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ADHD衛教懶人包

  • 資料來源:心理健康司
  • 建檔日期:112-10-13
  • 更新時間:113-05-24

ADHD衛教懶人包1

ADHD 現況

台灣ADHD盛行率9.02%,卻只有1.62%的人接受診斷

  • 9.02% 台灣盛行率(全球盛行率為4-12%)
  • 1.62% 就醫診斷率
  • 1% 接受完整治療

務必即早接受診斷及治療,不要錯過孩子的治療黃金期。

ADHD衛教懶人包2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因

  • 環境影響:鉛中毒、早產、農藥、出生體重過輕、腸病毒、 色素等不利大腦發展原因
  • 頭部創傷
  • 遺傳性等先天因素
  • 教養或教育因素(並非ADHD成因, 但會影響症狀重度)

經長期追蹤研究顯示:

患者的大腦前額葉活性明顯降低,顯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腦生理功能異常的疾病,且ADHD兒童的大腦部分區域發展平均比正常兒童慢了三年,因而出現注意力不足、衝動與過動的症狀。

ADHD衛教懶人包3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分為三種類型

  1. 注意力不足
    • 常無法注意細節,粗心犯錯
    • 經常很難長時間維持注意力
    • 跟他/她講話時,似乎沒有在聽
    • 常難以完成交代的工作
    • 常有困難管理時間、 難以規劃或按部就班完成事情
    • 常逃避、不喜歡從事需要持續專注的事情
    • 常弄丟平常需要用的東西
    • 常很容易被外界的刺激吸引,而分散注意力
    • 很健忘
  2. 混合型
    注意力不足+過動、易衝動
  3. 過動、易衝動
    • 常坐立不安
    • 在需要保持久坐的情況下,會常離開座位
    • 常在不適合的情況下亂跑或爬上爬下
    • 無法安靜地玩或從事休閒活動
    • 常動來動去,難以靜止
    • 多話
    • 常在別人把問題講完前回話
    • 常難以等待、排隊
    • 常打斷他人的談話或活動

一般人偶爾(如比較累時)也會出現上述症狀中的一、兩項。
但若有以下三點,即建議尋求醫師評估與治療:

  1. 出現六項以上症狀
  2. 在不同的地方都經常出現症狀
  3. 維持六個月以上並影響功能

ADHD衛教懶人包4

ADHD治療方式選擇

一般分為:行為治療、藥物治療兩大類,醫師將參考年齡、症狀嚴重度選擇治療方案

  • 學齡前:建立照顧者的正確觀念
    培養父母(或教師)學習如何執行行為治療的訓練計畫
    6歲以下的孩子在治療策略上應謹慎小心,建議家長與醫師充分討論合適的治療方式後再執行。
  • 學齡期:藥物治療、行為治療
    6歲以上兒童,藥物治療是改善症狀最有效的治療模式,並輔以行為治療,可有效改善症狀。
  • 青少年期:藥物治療、心理社會治療
    青少年使用藥物治療輔以心理社會治療來改善症狀
    心理社會治療包括行為管理、動機加強、學業、組織能力和社交技巧培訓等,對學業和組織能力的改善是有益的。

ADHD衛教懶人包5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ADHD的治療改善率達80%,及早治療對孩子的成長會很有幫助。
然而,若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卻未接受適當協助,超過70%的孩子可能出現其他合併症狀,且較晚治療後面的共病風險也較高!

  • 物質使用
  • 焦慮
  • 憂鬱
  • 學習障礙
  • 事故傷害發生
  • 死亡率
  • 行為規範障礙

研究顯示ADHD兒童以上七種狀況發生的風險會增加,務必早期發現、早期尋求專業協助。
如孩子有疑似症狀請請詢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

ADHD衛教懶人包6

一起關懷ADHD的孩子,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 多理解孩子和家長的難題
  • 肯定照顧者的努力
  • 支持ADHD的孩子

ADHD孩子因為大腦與一般孩子不同,導致注意力不足與過動、衝動的問題,需要多多鼓勵、耐心等待。

相關照片

懶人包圖卡-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因
懶人包圖卡-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因
懶人包圖卡-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三種類型
懶人包圖卡-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三種類型
懶人包圖卡-ADHD治療方式選擇
懶人包圖卡-ADHD治療方式選擇
懶人包圖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懶人包圖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懶人包圖卡-一起關懷ADHD的孩子
懶人包圖卡-一起關懷ADHD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