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醫療AI要聰明,還要能負責!十家醫院打造可信賴的智慧醫療守門人 2025年衛生福利部負責任AI執行中心成果發表會

  • 資料來源:資訊處
  • 建檔日期:114-04-21
  • 更新時間:114-04-21

為促進人工智慧(AI)技術於醫療領域的負責任應用,衛生福利部自113年9月28日啟動「負責任AI執行中心」補助計畫,致力推動AI技術在醫療體系中穩健落地,確保在安全與信賴基礎上,使AI真正成為臨床醫療應用的得力助手。經過半年多的實務推動,已交出亮麗成績單,為了與大眾分享階段性成果,並促進業界交流實務經驗,衛生福利部委託工研院辦理「負責任AI推廣計畫」,並設立專案辦公室積極落實計畫目標、促進跨界交流。為進一步凝聚共識、擘劃未來,於114年4月21日舉辦「2025年衛生福利部負責任AI執行中心成果發表會」,邀集醫療機構、AI業者、智慧醫材廠商及相關主管機關共襄盛舉,深入探討負責任AI在台灣醫療體系中的應用現況與未來發展,一同見證台灣邁向數位健康與智慧醫療轉型的重要里程碑。

衛福部呂建德次長認為AI技術的發展潛力雖大,政府更重視的是「如何讓AI真正安全可靠地應用於醫療場域」。負責任AI執行中心的設立,就是回應臨床與社會關注的兩大疑慮—技術不透明與決策偏差,透過導入制度化的管理機制,提升醫療體系對AI的信任與採用意願。同時強調,負責任AI的推動不僅是臺灣醫療數位轉型的重要一步,更有望成為國際醫療AI應用的標竿示範。

李建璋處長表示「為因應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與契機,衛福部自113年啟動『負責任AI執行中心』補助計畫,積極推動醫療AI治理架構與制度建置。過去半年,我們已完成十家醫院認證制度的建立、推動負責任AI標章的初步規劃,朝向全生命週期管理邁進。接下來,我們將以制度化的標章認證機制為核心,強化AI產品的審查、評估與信賴基礎,協助業界導入具透明度與安全性的AI應用,為台灣醫療AI的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補助十家醫療機構 推動AI落地應用並強化信賴機制

「負責任AI執行中心」計畫以「安全、透明、可解釋、可監督」為核心價值,結合了人工智慧應用的倫理與治理機制,期望打造一個真正以病人權益為中心的AI醫療生態系。計畫初期已補助包括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等十家醫療機構,透過「九大透明性原則」、「資安維護與隱私保護」及「AI生命週期管理機制」的負責任AI落地策略與實地運作,各醫療機構可依照不同規模、定位與需求,建立適合的AI導入與監管制度,可有效確保AI系統於診斷、決策、治療輔助等環節中的安全性與效率,同時兼顧醫病雙方對AI工具可解釋性與倫理性的關切,建構出更安全、可信賴的AI醫療應用環境。

展現初步成效 三家醫院現身說法

成果發表會當天由衛福部資訊處李建璋處長親自揭示「負責任AI執行中心」推動規劃與整體目標,並於演講中回顧執行中心設立至今的發展進程與成果,包括醫院認證制度的建置、負責任AI標章的推動,以及結合食藥署導入智慧醫材上市後監測機制等,全面展現台灣在醫療AI治理上的積極作為,同步也將說明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推動重點,為後續政策與產業布局奠定基礎。  

在上午場次,三家執行計畫的醫療機構分享醫療AI實務經驗,說明各院導入負責任AI落地管理機制的心路歷程,包括如何依據九大透明性原則提升AI模型的可解釋性、強化資料資安保護與患者隱私,如何全程掌握模型自開發、訓練、部署至維護的各個關鍵環節,以建立病患與醫療人員對AI的高度信任。

著眼制度化推動 標章與上市後監測成關鍵

下午場次則聚焦於制度化推動藍圖,由李建璋處長進一步說明負責任AI標章認證規劃,未來將以有制度性的方式強化醫療AI的審查、評估與信賴機制,作為引導業界導入的政策依據。

發表會上同時也邀請參與本次計畫的其他醫療機構代表進行座談對談,分享實施過程中的挑戰與突破,協助尚未導入AI或正處於規劃階段的醫療機構能從中汲取經驗;會中亦特別邀請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吳亭瑤簡任技正,以及AI醫材相關產業廠商與談,深入探討智慧醫材的上市後監測制度,如何將負責任AI的理念融入醫療場域的日常運作,建立持續性的監管與回饋機制,讓AI應用在實務端不斷優化、與時俱進。

廣邀醫療與產業夥伴參與 共同迎向智慧醫療新未來

衛福部強調,隨著生成式AI技術突飛猛進,AI於醫療領域的應用亦日益多元,但如何將其導入得當、管理得當,確保技術真正回應醫療需求與病人權益,仍需仰賴制度面的支持與跨界合作,因此未來「負責任AI執行中心」的全面推動將納入更多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同時鼓勵智慧醫材廠商積極參與,共同掌握政策脈動與技術發展方向。

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