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掌握「檢吃動」攻略 先發 3招戰勝代謝症候群

  •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 建檔日期:114-02-21
  • 更新時間:114-02-21

2025年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將於2月21日開打,一起應援台灣隊再創佳績的同時,也要關注自身健康。台灣20-64歲每4人中約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可能引發慢性疾病。國民健康署特製「代謝症候群防治宣導-檢吃動!」影音,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提升民眾對代謝症候群的認知,讓預防成為日常習慣。

透過趣味影音了解代謝症候群及「檢、吃、動」防治要訣!

代謝症候群是健康的隱形殺手,與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及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因此管理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正是控制疾病進展的重要關鍵。

代謝症候群有5項危險因子,分別為三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及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而上述危險因子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掌控,並及早建立健康生活習慣,預防或延緩慢性病發生的機會。針對代謝症候群防治提供「檢、吃、動」要訣:

  • 定期檢查:30歲以上的民眾可以參加國民健康署提供每5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將健檢數值輸入至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科學算病館)中,可以計算未來10年內5種慢性疾病(包含: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罹患風險,再依循網站上的健康指引,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 控制嘴巴:跟著我的餐盤6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遵循好油、限糖、減鹽及高纖的飲食原則。
  • 記得運動:結合生活作息,增加自我活動機會,每週累積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如健走、太極拳、游泳、騎腳踏車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遠離慢性病危機 從代謝症候群防治了解開始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建立健康生活習慣,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全台已有近3,000家診所可協助民眾遠離代謝症候群,目前已經超過30萬名民眾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計畫收案民眾,經電話調查,近9成受訪者肯定加入計畫對自身健康有正面幫助,更有超過8成認為量血壓722、營養及運動等健康指導,能夠幫助自己做好健康管理。並善用本署「健康九九+網站-慢性病防治館」衛教資源,做好健康管理,遠離慢性病危機。

 

附件

表、113年20-64歲個案參與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之滿意度調查結果

參與計畫情形


滿意度

整體

(%)

量血壓722

健康指導

(%)

營養指導與飲食建議

健康指導

(%)

運動指導或相關建議

健康指導

(%)

有幫助

86.9

86.4

82.1

85.1

普通

11.8

12.5

16.3

13.7

沒有幫助

1.3

1.2

1.6

1.2

  1. 資料來源:113年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參與經驗調查(委託中國醫藥大學執行)。
  2. 對象:113年7至9月參與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之20-64歲個案。本次調查共完成1,248有效樣本。

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