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首頁
- 焦點新聞
疾病管制局發布今年首例鸚鵡熱確定病例,籲請飼鳥民眾注意防範。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 建檔日期:100-02-22
- 更新時間:100-02-22
疾病管制局發布我國今年首例鸚鵡熱確定病例,個案為居住於中部44歲男性,於今年1月1日起出現頭痛、發燒、發冷、全身痠痛及咳嗽等症狀,1月11日由某醫學中心通報,2月18日經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第三次採血檢驗確認。經衛生單位疫調發現個案家中所飼養之寵物鳥為可能的感染來源。個案於接受醫院住院治療後,目前已康復出院。
鸚鵡熱為世界性分佈之疾病,但較為罕見,過去10年國內經證實病例僅97年於桃園縣1例,該個案亦曾有鳥類之接觸史。鸚鵡熱又稱鳥病,是一種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可能在家庭、寵物店、鳥類飼養者、鳥類展示會及鴿舍中爆發。1879年首次於瑞士報告,其後英國、歐洲、美國及中南美洲等地區相繼發生,香港也曾傳出病例。潛伏期約5~28天,臨床表現不一,開始大多以類似感冒的症狀表現,例如:頭痛、發燒、發冷、肌肉痛、咳嗽等;少見的症狀有脾腫大、胸痛、相對性心跳過慢等;較常見的嚴重併發症有腦炎、心肌炎、靜脈炎等。
鸚鵡熱主要傳染途徑為人類吸入受污染的飛沫或塵土而感染,例如:吸入已感染鳥類的乾燥排泄物、羽毛上的粉塵,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很少發生。傳染窩存在於觀賞用鳥(如:鸚鵡、金剛鸚鵡、鸚哥、小冠鸚鵡等)及部分家禽(如:火雞及鴨),外觀健康的禽鳥也可能帶菌並排放病菌,特別是處在擁擠或運輸的環境中。
疾病管制局籲請鳥類飼主於清理鳥糞或羽毛時應配戴口罩及手套,清理後必須洗手,一般民眾觀賞鳥類也應儘量保持距離,降低遭受感染之風險。民眾如有出現疑似症狀,亦請儘速就醫治療並告知醫師曾有鳥類接觸史。相關資訊請參閱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洽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