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首頁
- 焦點新聞
衛生署公布97年新發生癌症人數及排名
-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 建檔日期:100-05-19
- 更新時間:100-05-19
一、97年較96年癌症發生數增加4,049人
隨著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及肥胖人口增加與癌症篩檢的推廣,致使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依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97年國人共有79,818人發生癌症,其中男性為45,171人、女性34,647人,每10萬人有347人診斷為癌症,換言之每1000人有3.5人罹癌;就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男性為65歲、女性為59歲,與96年相同。
以癌症發生人數而言,97年發生人數最高依序為大腸癌(11,004人),肝癌(10,565人)、肺癌(9,516人)、女性乳癌(8,136人)與口腔癌(5,781人),此5種癌症佔所有癌症數的56%。另就標準化發生率來看,97年不分男女前10大癌症排序除子宮體癌與皮膚癌序位互換外,其餘排序同96年;男、女性之前10大癌症,男性排序同96年,女性除子宮體癌與胃癌序位互換外,其餘同96年。
二、癌症累積診斷風險,男性每4人有1人,女性每5人有1人
如以0-74歲計算一生得到癌症的累積風險,男女合計來看,每4人有1人可能罹癌,與英國、韓國相同;但高於新加坡及日本的每5人有1人,而低於美國的每3人有1人。
就國內男性而言,男性每4人有1人可能罹癌,與英國、日本相同,但高於新加坡的每5人有1人,而低於美國及韓國的每3人有1人;就國內女性而言女性每5人有1人可能罹癌,與新加坡及韓國相同,但高於日本每6人有1人,而低於美國及英國的每4人有1人。
三、男性罹患食道癌與口腔癌為女性的14倍與12.7倍
97年癌症粗發生率男女分別為每10萬人口388.5人與303.6人,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則分別為317.3人與237.8人,男性為女性的1.3倍,其中又以食道癌與口腔癌最高,分別為14倍與12.7倍。
口腔癌與食道癌為男性癌症發生的第4和第7位,97年發生數分別為5,349人與1,849人,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2與57歲,相較男性癌症發生的年齡中位數65歲,年輕了8-13歲;另由98年死因統計得知,口腔癌與食道癌死亡年齡中位數為55與58歲,相較男性癌症死亡的年齡中位數69歲,足足少了11-14歲。研究證實口腔癌、食道癌的發生與菸、酒、檳榔有關,因此男性如要保命,首要之道為戒除香檳酒(香菸、檳榔、過量飲酒),其次為每2年定期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以早期發現異常,予以治療。
四、100年全面擴大癌症篩檢,以早期發現癌症提高5年存活率
分析癌症登記93-97年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與口腔癌之期別5年存活率,其中0與1期的早期個案其5年存活率分別可高達88%、95%、81%及76%以上。?全面降低癌症死亡率,衛生署邱文達署長表示,衛生署已全面補助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等4種癌症篩檢,本(100)年預計完成篩檢473萬人次,對於篩檢異常個案,並責成衛生局所與醫療院所加強追蹤管理,以確保癌症篩檢異常個案得到治療。
五、肥胖為癌症危險因子,全面推動減重運動
就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初步研究資料顯示,肥胖者(BMI≧27)罹癌危險性相較正常體重者(BMI介於18.5和23)高,其中以女性子宮內膜癌2.8倍最高,其次為男性大腸癌1.6倍、腎臟癌1.5倍、女性乳癌與女性大腸癌為1.2倍。有鑒於肥胖對於癌症威脅重大,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表示,100年全面推動「健康100台灣動起來」,透過「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活動,100年達到全民減重600噸目標;降低因肥胖所造成的癌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