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在美國拉斯維加(Las Vegas)舉辦第4屆國際針灸會議時,全體與會人員決議成立一個推廣東方醫學,包括針灸在內的永久性專業機構,國際東洋醫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riental Medicine)因而問世,簡稱ISOM,本部設在韓國首爾,台灣是會員國之一。次年(1976年)10月,第一屆ISOM理事會及國際東洋醫學學術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 Medicine,ICOM)同時在韓國首爾召開。 國際東洋醫學會的宗旨是經由東洋醫學的研究及發展,以促進學術交流及改善人類健康為目的,並且肩負三大任務:一、加強在東洋醫學領域的合作;二、組織常態性的科學會議,三、翻譯及出版相關的研發成果。 國際東洋醫學會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認可並獲得支持的國際傳統醫學大會,亦是目前WHO認可的組織中,臺灣在國際上具有會籍及常任理事席位的醫學會。每隔2至3年,國際東洋醫學會在亞洲、美國、歐洲等地舉辦國際性的學術大會,當學術會議召開,我國國旗在會場飄揚,在當前環境下,更顯得難能可貴。 台灣分別在1992年11月19日至 22日於台中中國醫藥學院舉行第7屆大會,2003年11月6日至9日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舉行第12屆大會。為了增加台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台灣代表的理事們及國際東洋醫學會副會長林宜信博士在第13屆國際東洋醫學理事會議,極力爭取由我國主辦第14屆大會,並獲得大會同意,實為我國傳統醫藥界的光榮。 現在,本會以無比興奮的心情歡迎此一學術盛會第3度在台灣進行,由中國醫藥大學、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及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共同主辦,大會主題為「東洋醫學之全球化」,將於96年12月1日至4日假台北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臺北市徐州路2號)盛大舉辦第14屆國際東洋醫學學術大會,總共有12個國家參加,將發表的302篇論文中,台灣就占了187篇,高居首位,另有韓國62篇、日本19篇。 大會同時安排5個專題演講,33個邀請演講,105篇口頭發表,159篇Poster論文。哈佛大學醫學院Osher研究中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顧問、美國國家科學院委員Eisenberg. David M.教授,美國中醫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主編、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袁均蘇,民族藥理雜誌(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主編、荷蘭Leiden大學生理學系代謝學組教授Verpoorte R.,Planta Medica雜誌主篇Luc Pieters,以及日韓多位著名的專家學者都將蒞會演講(詳細會議流程如附件)。 本次大會主席為林昭庚教授,林教授表示:透過中醫臨床專家學者與現代的科學技術,進行真正的中西醫結合,將為醫學工作者和病人營造出下一個更好的醫療世代,這正是我們藉著東洋醫學學術大會互相切磋與交換心得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