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列印
  • 回上一頁

教養子女的技巧

  • 資料來源:保護服務司
  • 建檔日期:106-03-09
  • 更新時間:113-03-05
  • 課程目標

一、協助父母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

二、幫助父母對兒童抱持合理的期望

三、培養父母適當的教養方式

四、教導非攻擊性的管教技巧

五、促進親子之間的和諧關係

本課程希望~

讓家長能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並對孩子有較持平合理的期盼,同時讓家長了解教養兒童是需要耐心與愛心;當然教養子女的技巧原則是需要學習並且力行實踐的,父母若「管教得宜」,孩子才會「合作無間」,親子之間才能「和諧相處」。

適用對象:

1.高危機()父母(家庭暴力施虐者、有藥物濫用習慣的家長、失業、失婚父母、貧窮父母、單/繼親、少年父母……等)

2.法院轉介之強制性親職教育父母

3.一般父母(預防)

 

  • 寫給授課者的話

身為父母,孕育一個生命,再伴隨他/她成長,是人生最寶貴的經驗。相信一般父母都希望能夠成為稱職的父母。然而教養孩子是最快樂、最幸福,卻也是最困難、最辛苦的。因為父母所面對的不是一件工作,而是一個生命。

許多人常以為「會生,就會養,就會教。」其實不然,教養子女是體力與心智的雙重挑戰。尤其有些父母,深信體罰的效果,認為「打是情,罵是愛」、「棒打出孝子」。加上一些個人過去成長的暴力經驗,與目前生活的貧困,無法處理的個人憤怒挫折與困境,常常將管教與體罰甚至虐待混淆,而採取不適切的子女教養與管束方式。有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過分求好心切,而對子女的期望超過孩子身心發展所及之能力,因此造成父母的挫折與失望。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是「私人的財產」,可以任由父母處置,並以孩子為「出氣桶」,而忽略孩子的童權與人權,固然父母管教及體罰子女一直被視為「家務事」,但是當兒童遭到不當對待而受到身心傷害時,則是「公眾事」了。這些父母常常對於兒童的情況與需求不夠敏銳,也缺乏認知,更未見同理心的展現與適當的回應,因此造成教養上的誤解。其實父母是可以學習控制情緒與行為,而採行非攻擊性與非暴力的技巧來教養子女。

愛,是需要學習的。想成為合格親職的父母,應多善用專業人員的協助指導下,尊重兒童的人格與權益,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抱持正確的期盼,促進親子的互動與和諧的關係

 

延伸閱讀:幸福敲敲門狗與鹿【青少年】蛋哥【避免兒少看色情片】阿寶【兒少性剝削】、大姚【兒少知情創傷】教育部家庭教育資源網

 

附件下載